找到相关内容24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显然是要求学人反身求己,观照自心,这其中也不无天台的止观思想。诸如此类,即不弹举。  洞山不特能圆融佛教诸宗思想,而且对于佛教经典也能采取圆融的态度。在这一方面,洞山不但继承了石头的道统,而且使石头的这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人格,目标是在学习过著正确完美的人生。 ◎我们必须时时修戒定慧,以‘空观’来看待世俗的过眼云烟之成就,以‘止观’来对治一切染执,进而过著「中观’的生活,以现大乘菩萨之行。 ◎‘佛学’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思想的论着,《摩诃止观》则为智顗著作中体系最圆熟的论书。书中详说圆顿止观之法,阐述智顗独特的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。  □佛教界一般主张有情(即一切有情识的生物)方具佛性,但是湛然据《大乘起信论》所说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

    四相”、“逆缘增上”。   法师和居士在大觉寺、庄严寺举办的讲座也很多,敏智法师的“解深密经”、“东土初祖菩提达摩”、“谈生死问题”。显明法师的“妙法莲花经”、“小止观”、“法华妙慧”、“法华经中之劝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68336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1)

    唯识宗略说  壹、唯识宗的传承与发展  唯识宗,也就是法相宗。本宗依据《解深密经  法相品》而立,认为一切诸法的体性、相状,都是唯识所变,就其所变的"法相"来命名,所以称法相宗。其它尚有诸多别名,如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68375.html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2)

    。  ⑹分卫:乞食分施僧尼,卫护令修道业,故云分卫。  ⑺权实:适于一时机宜之法名为权,究竟不变之法名为实。《止观》三下曰:“权谓权谋,暂用还废,实谓实录,究竟旨归。”  ⑻小圣:圣者中证悟浅的。小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40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道路,能与迈向正觉之义相契合。菩萨发心也是如此,大圣(佛)先发菩提心、动大悲心、与无我空慧相应而行六度、四摄,广度众生,菩萨行者跟随其后而行之。  譬如:车乘,止观相应。发心亦如是,二轮具足,安乐去故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,分现时和究竟。现时的如长寿、财物受用等。究竟安乐,指佛地的安乐。  如法依止上师、恭敬上师会产生无量功德,反之,对善知识起不恭敬的过失,都会造成止观错谬,以及各种过失。上师是领路人,如果不找到具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性具与性起——天台、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

    30]   这段话颇能反映天台宗佛性思想的特点与性格,即不囿于经论,而敢直陈“己心中所行之法门”。天台在其止观学说及判教思想中,都贯彻了这种精神。由于天台对佛教学说多取&...开悟,方法是止观并重。华严的性起说倡生佛之体不二,方法是离妄还源。而这种种差别又可以集中到这一点,即二者所依据的佛教理论不同,天台的性具说以由实相说衍化而来的一念三千为根据,华严的性起说以缘起的重重无尽...

    赖永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5.html
  • 弥陀净土的追寻——北宋“往生西方”著作的探讨

    皆闻空中丝竹嘹亮…且多铃铎,渐久渐远,依稀西去。(《宋高僧传》)是日,生亡于止观讲堂。至其夜半,寺僧文偃、有兴等闻空中歌呗之音,依稀西去。(《往生传》)  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《往生传》之文往往较《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268778.html